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人物

钟南山

来源: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2024-03-18  浏览:1647

编者按

2022年“科学家小故事100则”专栏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方式,成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与喜爱。今年,小编将深入挖掘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力求为读者呈现更多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激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期待这些故事能够为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钟南山

钟南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10月20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福建厦门人,呼吸病学学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现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院长及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35岁一事无成,从头开始学医

1936年,钟南山诞生于南京,一个医学的摇篮。他的父亲钟世藩,是儿科界的泰斗,77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完成医学巨著《儿科疾病鉴别诊断》。母亲廖月琴,不仅是华南肿瘤医院(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副院长,更是与放射学大家谢志光联手,共创广东省肿瘤医院,她的智慧和勇气,为医学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钟南山的回忆中,父亲虽话语不多,但那份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医德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父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讲求实证,这成为了钟南山一生恪守的准则。然而,命运有时并不尽如人意。

从1963年到1971年,受特殊时期的影响,钟南山几乎与临床工作绝缘,那本是他人生的黄金八年,却仿佛被时光遗忘。在一次与樊登老师的访谈中,他提及了那段岁月中最难忘的一刻——回到广州,与久别的父亲深夜长谈。

那晚,月色如水,父子俩的交谈深沉而真挚。当父亲问及他的年龄,钟南山回答:“35了。”老人家轻轻一句“哦,都35岁了?真可怕!”虽未言尽,但钟南山心中却如被重锤击中。他知道,父亲在为他这些年的蹉跎而惋惜。那一刻,他彻夜难眠,心中充满了自责与不甘。

自那以后,钟南山决定重新出发。35岁的他,虽对临床工作一无所知,却毅然选择从头学起。面对新人,他虚心求教,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刚开始,他在医院里连最基本的医学常识都分不清,甚至险些酿成事故。但他不曾放弃,反而更加刻苦钻研,记录了几大本厚厚的笔记。三个月后,他终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经验尚浅,钟南山仍被排斥在内科病房之外。直到那一年,医院成立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小组,他虽心有不甘,但仍毅然接下了这个重任。从此,他便与这一领域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之奋斗终生。

钟南山曾言,在国外,人们往往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发挥所长,但在中国,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服从组织的安排。他便是这样一位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发光发热的人。

或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曾有过迷茫与焦虑,都曾试图寻找自己的方向与定位。我们或许抱怨过命运的不公,惋惜过虚度的时光,甚至曾屈服于平庸。但钟南山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心中有梦、眼中有光,便能照亮前行的道路,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